close

何謂邊緣性人格違常?

邊緣性人格違常定義(由www.ck.tp.edu.tw/轉載)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處於精神病及精神官能症的邊緣地帶,其情緒行為與他們之間的關係,或自我形像十分不穩定。盛行率1~2%左右,女性約為男性之二倍,患者大多是家族史中有較多的酒精、藥物、重鬱症的病史。始於成人早期之前,在各種環境背景下表現的一種廣泛模式,對人際關係、自體形像、情感表現極為不穩定,且非常容易衝動。
 

表現下列各項中五項(或五項以上),就有可能具有邊緣性人格: 

1、瘋狂努力以避免真實或想像中的被放棄

2、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模式,特徵為變換在過度理想化及否定其價值兩極端之間。 

3、認同障礙: 自體形象(self image )或自體感受(sense of self)持續明顯不穩定。 

4、至少兩方面可能導致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 

5、一再自殺的行為、姿態、威脅,或自傷行為。 

6、由於心情過度易於反應,情感表現不穩定。 

7、長期感到空虛。 
8、不合宜且強烈的憤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

9、暫時性與壓力源相關聯的妄想意念,或嚴重的解離性症狀。 

邊緣性人格之臨床特徵 
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患者經常處於危機狀態,經常有情緒的波動,經常一下子好辯激動,轉眼間又憂鬱哭泣,一會兒可能覺得感受不到自己的感覺。因為這群人既依賴又充滿敵意,他們相當依賴周遭親近的人,但當其依賴無法滿足時,則表現強烈的憤怒,因此難以維持深度而親密的關係,意即他們對人的觀感陷入全好或全壞兩極端中,旁 人可給予他關心注意,使之有安全感之時刻,便將旁人理想化;但當旁人的付出不能符合其需求時,便對之充滿憤怒嫌惡與批評;反之,他們極怕被依賴的對象所背叛,往往激起對象的生氣憤怒,或率先背叛對方,以測試對象的容忍程度,當對象果真離開他後,他則陷入極大的情緒混亂中,並強化世界無人可信賴,自己是空虛孤獨的存在信念;另一方面他們缺乏自我認同,故無法忍受獨處的孤寂,有長期的空虛感,為了避免空虛孤寂,他們可能隨意與人發生關係,或以自傷,如割腕等,排解內心的空虛無望。其生活模式混亂,社會職業功能遭受極大影響,他們的成就通常低於能力。

邊緣性人格患者的人際關係極度不穩定,對別人的評價偏向兩極,不是對他人過度理想化,就是完全否定,除了「全好」或「全壞」以外,缺乏中間地帶,容易立即轉變對他人的觀感,對別人付出往往是基於希望別人能隨時回報,只要覺得別人給自己的不夠多或不如期待中的「好」,原來的「好人」可能在下一秒鐘,就被貶低成一文不值的大壞蛋。由於人際關係充滿變數,個案反而覺得和貓、狗等寵物,或布偶、洋娃娃相處會比和人在一起更有安全感。

這類的患者常處於週期性的情緒不穩定,數小時內,就可能轉變到心情憂鬱、失落或焦躁,容易對人際間的壓力過度反應,如果出現有強烈的憤怒多半會難以控制,一發不可收拾;由於對「自我」的認同感不穩定,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對未來的目標與價值判斷出現戲劇化的大轉折。

最令醫護人員頭痛的是,患者經常一再出現衝動性的自傷或自殺行為,例如割腕、吞安眠藥、用香菸頭燙自己、酒精或藥物濫用、暴食、發洩式的瘋狂購物、自殺般的開快車等等,患者多半是經由內、外科醫師照會,才開始到精神科就醫,而醫病間的治療關係也常無法維持長久,幾次門診後,個案就如同斷線風箏般消失,下次相遇往往又是因為割腕、服藥過量被送來急診室。如此一再惡性循環,有時因此弄假成真,因而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邊緣性人格患者也常出現暫時性的解離行為,及輕微的精神症狀。個案在自傷時會忘了疼痛,割腕到流血卻反而有得到解脫的感覺,事後被送醫也搞不清楚當時自己為何要這麼做。患者在極大的衝擊下,常有短暫的精神幻覺,分不清現實與虛假,以前的不愉快的場景會在眼前重現。一般而言,精神症狀不會持續太久,隨著情緒的好轉,解離行為即會消失。如果精神症狀惡化,就必須考慮是否存在其他的精神疾病。

邊緣性人格的患者常常合併憂鬱症、焦慮症、暴食症,以及酒精或藥物濫用。由於情緒高低起伏實在太大,在診間常見患者一會兒痛罵男友,一會兒又緊靠著男友甜言蜜語,旁人往往誤以為患者是得了「躁鬱症」,但兩者在精神病理學上大不相同。

以往認為邊緣性人格的形成和童年分離,或受虐等創傷經驗有關,而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邊緣性人格存在生物學上的因素。以新一代的抗憂鬱劑、抗焦慮劑,或低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配合心理治療,可以使患者在情緒的穩定上大幅改善。可能在您身邊就有許多人際關係充滿不確定感的邊緣性人格個案,鼓勵這群飽受空虛之苦的朋友到精神科求診,就是幫助他們好好面對自己、解決人際問題的第一步。 

治療方式 

(詳細內容請參考輔導室相關資料) 

一、藥物治療(引自何志培,2002) 

邊緣性人格患者伴發憂鬱時可給予抗鬱劑。女性患者經前出現憂鬱症狀或經前憂鬱加重者可予以利尿劑、碳酸鋰等。如接近精神分裂症譜即分裂病性邊緣(schizotypal borderlines)或出現短暫精神病發作時,可用抗精神病劑。一些邊緣性人格患者似與顳葉癲癇有重疊,則可應用癲通(carbamazepine)等藥物。


二、心理治療 

這類患者相當難治療,支持性的心理治療很重要,且是治療的第一步必須要做的。因為不容易與人建立關係,治療很難成功,但如果努力與患者維持正向關懷,也有治療成功的案例,因此要有長期治療的打算,也很可能在多年的支持性心理治療之後,才能開始真正的治療。家族治療對邊緣性人格患者甚為重要,有助於加強母親與孩子間的再溝通。嚴重者必須住院治療。


以下列舉學者心理治療的其中一種方式,提供老師相關資訊 

※WISPI的人際互動觀點(引自賈紅鶯,2002)
Benjamin(1993)以WISPI的人際互動觀點提出對人格異常者的互動關係的介入五階段: 

1、催化合作的治療關係 
避免邊緣性人格在治療關係中移情與反移情的諸多問題,最好的方式為與當事人維持良好的固定界限,包括身體及口語的界限。 

2、催化當事人修正互動模式 
幫助當事人經由各樣的技巧修正其互動模式,如角色扮演、情緒傾洩、移情的解釋等,修正其不當的自我分化、人我界限,學習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技術 

3、打破不當的互動模式 
幫助當事人了解其所知覺的害怕被拋棄對互動的破壞性,從而能與當事人一起合作對抗不當的模式。 

4、促進當事人放棄不當的關係模式 
治療關係中當事人內化治療者規範,如:「可以較多一點容忍自己」,而學習正向的互動模式,放棄不當的互動模式。 


5、教導新模式 
此階段要治療者特別要學習治療關係中如何給予當事人負起自主的責任,也允許自己的空間,學習自我決定,在互動關係中獲得個人與關係的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gon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